王羲之唯一狂草现身日本,字字霸气、颠覆大众认知,喷子看后无言以对!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23:18 点击次数:144
王羲之虽然是“书圣”,但历史上对他提出批评的人不在少数,唐代书论家张怀瓘批评他的草书“有女郎才,无丈夫气。”韩愈则直言:“羲之俗书趁姿媚,数纸尚可博白鹅。”当代书法家王镛提出“王羲之的笔法写不了大气象的作品”。这些批评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认为王羲之字过于妍美,欠缺张力与苍劲。
图片
但事实并非如此,梁武帝萧衍指出王羲之的字之所以被视为珍宝,是因为“如龙跳天门,虎卧凤阙。”既有龙的灵活潇洒,又有虎的雄浑大气,刚柔并济、动静结合,怎么能说无丈夫气呢?
图片
2024年时,日本公开了一件王羲之款署的草书《般若波罗蜜多心》经,这是目前已知的王羲之唯一一件狂草作品。学界认为,它是由“草圣”张旭集王羲之字完成的作品,也有学者认为,此作可能是张旭以王羲之笔法写的一卷草书。
图片
可以确定的是,此作一经公开,“颠覆”了大众对羲之书法的印象,一改昔日内敛平和,字字霸气外露,洋洋洒洒,那些说他写不了狂草的“喷子”,看过此帖都沉默了。张旭、怀素的狂草笔法,源头正是此帖。
图片
此作全卷纵约35厘米、横约2米,总计近300字,字径大小不一,在3至6厘米之间,清代晚期流入日本,曾被皇室收藏,现存于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。如果我们想纠正“草书不规范”的弊病,领略最正统的晋唐草法,此作堪称上佳范本。
图片
中锋绞转与侧锋奔突并存,起笔切入,笔锋斜撞纸面后迅速绞转,行笔提按有致,笔画如“惊蛇入草”,中段可见明显震颤。笔势连绵不绝,以游丝贯穿,笔锋在连写中不断调整方向,却始终保持劲挺,可见其控笔能力之高,即使快速绞转,亦不涣散。
图片
转折处破方为圆,结字因势赋形,摆脱隶书与楷书的结字束缚。通过重心偏移制造张力,再以长笔画回拉维系平衡,中宫留白,笔画向四周放射,形成视觉冲击,无任何刻意匀整的排布,完全随书写时的笔势与情绪流动。
图片
墨法枯润骤变,随情起落,非刻意调墨,显“笔随情动”的本真。王羲之这件作品将法度与情感和谐统一,狂而有序,绞转中藏中锋劲健,狂放里含理性与骨力,结字险绝源于对重心的极致掌控,墨法的骤变则是情绪与笔速的自然结果。将此作临摹通透,草书这一关也就过了!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